泉州水司多措并举改善水质
in 行业新闻 by 柯桥水务
中国水星消息(信息员 陈加珍) 为确保市民喝上放心水,着力解决供水水质投诉问题,提高供水水质,泉州水司通过不断摸索、探讨邀请国内专家把脉和实践操作,总结得出了一套解决供水水质问题的良方,多措并举,并经数月检验,效果显著。
近几年来泉州市区关于自来水水质问题投诉较多,其中关于居民家中常出现水黄、水黑的投诉居多。泉州水司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检验,发现这是因为锰含量超标和水质偏酸引起的:由于在持续降雨或暴雨期间,地表冲刷物以及泥沙随雨水进入江河水系,同时也会使河道流速增加将底部淤泥和沉淀物冲刷起来,造成原水色度和浊度剧增,有机物和铁锰含量超标,pH值(酸碱度)下降等水质问题。
对此,泉州水司“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采取以下措施,着力提高供水水质:北区水厂采用二氧化氯预氧化工艺除锰;泉南水厂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工艺除锰;两个水厂都增加碱度调整工艺以提高出厂水pH值,并增强除锰效果;加强水质检测频率;定期安排人员对管网末梢进行排水;加大管网改造力度;新建金鸡水厂拟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
一、采用预氧化和碱度调整工艺,让用户喝上放心水
汛水期间,泉州地区持续降雨,地表冲刷物、泥沙、河道底泥造成原水中色度和浊度上升,有机物含量和铁锰含量增加,pH值下降;同时由于泉州地区降雨多为酸雨,这也加剧了原水pH值下降程度,导致自来水出厂水色度的上升及pH值的下降。
在天然地表水中,锰以二价态溶解于其中,水厂常规工艺不易去除,进入管网后与消毒剂反应持续氧化,变成黑色二氧化锰沉淀物。同时原水pH值偏低,将导致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pH值偏低,易造成管壁腐蚀结垢,当管网水质或水力条件突变,极易导致铁锰化合物、锈蚀物的脱落和溶解,导致市民家中出现黄水、可乐水现象,造成市民阶段性用水的不便,引发部分市民的投诉。
针对pH值偏低对管网的影响所引发的水质问题,泉州水司在今年初提出解决方案——采取碱度调整工艺,通过在水中投加食品级氢氧化钠,调整出厂水的pH值,以提高管网水的化学稳定性,减少管网腐蚀结垢。
除了pH值偏低,锰超标也是一件令人揪心的事。前年底,泉州水司在北区水厂增加了二氧化氯预氧化工艺,经过去年的试用后认为,除锰效果较为明显。但是,二氧化氯的投加,却引起出厂水pH值的降低。针对这个问题泉州水司采取碱度调整和二氧化氯预氧化工艺联合投加,不仅提高除锰的效果,也解决pH值降低的问题。
通过以上措施后,有效降低了用水户家里出现黄水、可乐水的现象。
二、加强水质检测频率,确保出厂水水质达标
为用水户提供优质的饮用水,是水司义不容辞的职责。泉州水司一直把水质问题作为头等事来抓落实,严格检测饮用水水源和出厂水水质,确保市民用水安全。一是加强监测水质检测频率。按照国家的规定,锰的指标是一个月检测一次,从去年3月开始,泉州水司改为一天检测一次,在锰持续超标或超标较严重期间,加强检测频率一天至少检测两次。二是增加相应水质的检测指标和次数。如原水水质较差时加强水质检测频率、在采用碱度调整工艺期间也增加pH值检测次数,密切关注水质变化情况,以水质数据为依据科学合理的调整投药量。如此密集的检测,最及时掌握水质情况,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
另外,今年底前,泉州水司水质监测站(系省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泉州监测站)检测项目将由现有35项增加至106项。该项目已被列入泉州市“城市建设管理年”的市直管理项目。项目投用后,自来水的监测指标变多,对水质的分析将更深入,更有利于有关部门全面了解水质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水处理措施,水质更有保障。
三、管网末梢定期冲洗,加大管网改造力度
自来水供水管网的末梢水,由于流动性差、积垢多,一旦遇到水的压力、流向发生改变时产生回流,偶尔会影响到部分用户的水质。
对此,泉州水司制定了供水管网及管网末梢定期冲洗制度,作为维护和改善管网水质的有利措施之一,其除了对管网有清洁作用外,还具有改善管道输水能力、检查供水系统及其附属构筑物运行状况的作用。
与此同时,泉州水司还加快旧管网改造步伐,如温陵路DN600供水管的更新、田安路西侧DN300供水管的增设,并计划适时启动实施田安路东侧DN300旧管的改造、刺桐东路灰口铸铁管的改造、坪山路供水管的铺设等。
四、新建水厂拟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
为了能从工艺上彻底解决水源污染问题,泉州水司正在筹建的金鸡水厂,取水口将上移至金鸡桥闸库区,水源水质较好,并拟采用国内较先进的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保障从源头为市民提供更优质的自来水。
(版权所有 转载须注明中国水星)